佛像制作始于公元一世纪初至公元三世纪中叶,古印度贵霜王朝时期的犍陀罗和马图拉。这两个最早的佛像制作中心均位于古印度的西北部,相当于现今的阿富汗与巴基斯坦,这一带曾于公元前二世纪初被古希腊入侵占领。佛像制作之所以在这两地蓬勃发展,完全是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。尽管如此,这两地发展出来的艺术风格迥异。犍陀罗艺术投射出强烈的希腊元素;而马图拉艺术则保存了印度原有的风格。从这两地发展出来的佛教艺术,都经由丝绸之路或海路,直接传播至中国,然后又相继传到新罗、百济、高句丽、日本。
现今飞鸟寺本堂供奉的本尊“飞鸟大佛”,源自飞鸟时代(592年到710年)的释迦如来坐像。近三米高的佛像,当年用上十五吨铜和三十千克黄金铸造,是日本最古老的镀金铜佛像。在鎌仓时代建久七年(1196年),飞鸟大佛遭祝融之灾,损毁严重。迄今保存下来的原件,仅剩下双眸周围和部分手指而已。便纵如此,复原后的飞鸟大佛有三大特征,依然烙印着日本佛教艺术乃至佛法于日本花开遍地的根源。
第一个特征是其头脸稍微朝向右方,形成双眸恰似向远处顾盼的神态。依参访当天寺院里那位值勤人员的讲解,佛像面向橘寺的方位凝望,那儿是圣德太子的诞生地,这象征永远庇佑在日本推广佛法的圣德太子。
飞鸟大佛的第二个特征是杏仁大眼,这是止利派的特征之一。据《日本书纪》记载,这尊佛像出自止利派的祖师鞍作鸟,人们通常尊称他为“止利佛师”。“佛师”指雕塑佛像的技师。除此之外,他亦是法隆寺“释迦三尊像”的制作人。相传,鞍作鸟的祖父名为司马达止。据《扶桑畧记》卷三云:“继体天皇即位十六年壬寅,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达止,此年春二月入朝,即结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,安置本尊,归依礼拜。”换言之,在佛教未曾公传之前,汉人司马达止是有纪录以来首位把佛教带到日本的渡来人。“渡来人”乃日本古代对中国、朝鲜、越南等亚洲海外移民的称谓。
至于第三个特征,就是非常经典却相对少人注意的一抹“古风式微笑(archaic smile)”。这种特殊的表情,最初被古希腊雕塑家广泛采用。根据艺术史学家的推测,当时的雕塑家极有可能试图通过这种典雅的笑容,来让雕像散发并传递一种幸福的感觉。是以,飞鸟大佛又或者是止利派多多少少从中国承袭了犍陀罗的艺术风格。
诚然,佛教艺术的本质在于营造一种“于世出世间”的神圣艺术空间,令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圣洁与庄严、幸福与圆满。禅宗被誉为“无上密”,正如其经典《坛经》的譬喻所指,观音象征慈悲、大势至意味喜舍,释迦代表能净,弥勒表示心地平直。因此,对佛像虔诚敬礼崇拜的行为,旨在唤起人们自心内蕴藏着该佛像所象征的精神内涵,这就是佛教艺术之精髓所在。
转载自:https://yikjy.blogspot.com/201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