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大寺本尊卢舍那佛坐像 (照片由: Yikjy Lo)

鉴真在日本建构的立体曼荼罗

以持戒之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众生

东大寺本尊卢舍那佛坐像 (照片由: Yikjy Lo)
Yikjy Lo   - 1分钟阅读时间

唐招提寺金堂内供奉的三尊佛像,都是日本的国宝。置于正中央的是卢舍那佛坐像,其左右分别是象征东方的药师如来立像,以及象征西方的千手观音立像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样的本尊组合充满密教色彩。在华严信仰尚未普及,与正纯密教仍未曾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前,汉地鲜有卢舍那佛造像。另外,千手观音乃密教六观音之一。尽管该寺乃律宗的总本山,但上述佛像组合明显透露着与密教的微妙关系。

事实上,鉴真与密教思想的关联不仅止于此。唐招提寺金堂的本尊组合,只不过是一个缩小了的立体曼荼罗。当鉴真相继为三大戒坛寺设立戒坛之时,早已就地取材,为日本建构了一个巨型立体曼荼罗。「曼荼罗」是梵语 Mandala 的汉译,它是佛教其中一个支派「密教」所采用的传法工具。密教把难以言尽的佛法视象化,通过曼荼罗中蕴含象征意味的图像,向人展示其宏伟的宇宙观。只要摊开地图,就会发现坐镇鉴真为日本建构的立体曼荼罗中央位置的,是当时的首都奈良的东大寺本尊卢舍那佛坐像。而镇守立体曼荼罗东、西两方的,分别是位于日本列岛东部的栃木县下野药师寺,以及位于日本列岛西部的筑紫(即现今福冈县)观世音寺。在古代,北关东(即现今茨城县、栃木县、群马县)是大和朝廷与土著虾夷人势力对峙的据点。顺带一提,差点当上日本天皇的道镜和尚,正是被贬到下野药师寺担任别当(相当于住持)。至于筑紫则是异域文化流进日本的入口,当时的外交迎宾馆「筑紫馆」(即平安时代的「鸿胪馆」前身)就建于此地。两地均为奈良时代的军事重地。三大戒坛寺的巧妙布局,与唐招提寺金堂的本尊组合一致,这种一致性不可能纯属巧合。

据平安时代《扶桑畧记》,「大唐鉴真和尚,奉为圣武皇帝,(唐)招提寺所创建也。金堂一宇少僧都唐如宝所建立也。安置庐舍那丈六像一躯,唐义静法师造之。经藏一基、……钟楼一基、讲堂一宇、……食堂一宇,安置障子药师净土绘阿弥陀佛像。……羂索堂一宇,安置金色不空羂索菩萨像一軆。」上述记载不仅告诉我们,迄今所见的本尊卢舍那佛坐像于创建时就设置于金堂,而且代表密教的不空羂索菩萨像也被放置在唐招提寺。这进一步显现了密教色彩。

那么,鉴真与密教思想的连结到底有多深呢?若把历史片段并凑在一起,这疑问即可迎刃而解。

盛唐是禅、净、密等各宗派百花齐放、蓬勃发展的时期。深受武则天尊崇的「贤首国师」法藏参与新译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(简称《华严经》)八十卷,在圣历二年(699年)翻译完成。这是一部讲述觉者(即「佛」)境界及理想生命的经典。当把新译好的《华严经》呈献予武则天时,她心领神会地写下流传至今的「开经偈」。随着华严体系经典普及,加上朝廷对华严信仰的推崇,卢舍那佛渐渐为人所属悉,因而涌现大量描述华严境界的佛教艺术品。

鉴真曾于景龙元年(707年)到东都洛阳游学,翌年转往西京长安受戒。之后,他接受了许多高僧大德的教诲,又学了许多佛教艺术与医学等知识。到了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鉴真自长安返回扬州,继续从事弘传戒律的工作。而鉴真在游学期间,正好见证正纯密教在汉地诞生。

善无畏、金刚智与不空合称「开元三士」,他们掀开了正纯密教传入东土的历史篇章。善无畏在开元四年(716年)抵达长安,并于开元十三年(725年)完成《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》的翻译。而金刚智与不空则在开元八年(720年)至洛阳,并于开元十一年(723年)译出《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》。这两部正纯密教根本经典,都是以上述译名为「卢舍那佛」、或译为「毘卢遮那佛」、「大日如来」为说法中心。

在当时新兴发展得相对鼎盛的华严与密教思想互融互涉下,催生了许多结合两者的造像。有别于过去供人膜拜的意图,新发展出来的佛菩萨造像的存在意义,在于透过艺术性象征手法,创造供人欣赏以至与其象征的神圣境界冥合(即瑜伽)的艺术空间。在彼邦仰慕中国文化的日本圣武天皇,就是在这样的佛教艺术发展背景下,于天平十五年(743年)下诏铸造东大寺大佛。这尊金铜制卢舍那佛坐像在鉴真成功东渡前一年(即752年)铸成,由天竺僧人菩提僊那主持大佛开眼仪式。

当正纯密教在汉地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最初十七年,鉴真恰好处身洛阳、长安这两个历史交汇点。以他的好学精神,不可能没有接触和了解密教。另外,从《唐大和上东征传》可见,他在第六次东渡时,除了用来传授戒律的经典外,随行还带备《华严经》八十卷,以及「雕白栴檀千手像一躯、绣千手像一铺、救[苦]观世音像一铺、药师、弥陀、弥勒菩萨瑞像各一躯」。这些都是充满秘密大乘佛教色彩的艺术品。

毕竟,成熟圆融的思想,不可能不经过酝酿、发酵与沉淀而无端发生。今天从历史发展结果倒推回来看,鉴真无疑是加强了正纯密教传入日本的条件。

转载自:https://yikjy.blogspot.com/2018/12/8.html

Yikjy Lo

Yikjy Lo @yikjy.lo